在繁茂的熱帶雨林中,隱藏著一種外形獨特、口感鮮美的小眾水果——蛇皮果。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聽見這個名字,第一反應會有一絲懷疑和害怕,更別說吃了。那么,這個蛇皮果的里面到底是什么樣子的?味道究竟如何呢?
蛇皮果(Salacca zalacca)又名沙叻(lè),屬于棕櫚科蛇皮果屬植物。蛇皮果的大小和無花果類似,下圓上尖,果實皮薄,外果皮上覆蓋著覆瓦狀反折的鱗片,鱗片頂尖光滑或呈刺狀尖,順鱗摸手感絲滑,這層皮不止看著像“蛇皮”,觸感也很像。“蛇皮果”這個名字也因此而來。剝開其外皮,會出現和山竹有些相似的果肉(實際上是肉質種皮),味道酸甜,口感脆脆,果肉里面是堅硬的棕色種子,形似板栗,不能食用。
蛇皮果屬于棕櫚科,而棕櫚科最有名的水果當屬椰子,我們都知道椰子是長在樹上的,那么蛇皮果會不會也是長在樹上?實際上蛇皮果植株叢生開散,莖非常短,高度通常不超過50厘米,幾乎緊貼著地面生長,但是它的葉子卻非常長,成熟植株的葉長度可達6米,其中葉柄的長度就有2米,這些葉柄看上去像極了它的分枝,使得整個植株在外觀上更像灌叢而非樹木。?為了保護自身免受動物的啃食,蛇皮果植株的葉柄上還長滿了又長又尖的刺,就連幼嫩的果實表面也覆蓋著刺毛??。這種防御機制確保了蛇皮果能夠在野外環(huán)境中安然生長。
此外,蛇皮果在繁殖方式上也有著特殊之處。除了極個別品種外,蛇皮果都是雌雄異株的,這意味著蛇皮果需要同時栽種雌株和雄株才能結果。蛇皮果屬全球約14種,分布于印度、中南半島至馬來群島等亞洲熱帶地區(qū),我國產1種——滇西蛇皮果,分布于云南西部。在我國屬于稀有物種,非常少見。
科學普及